视讯游戏提供最新游戏下载和手游攻略!

数字海图·少儿天地 | 棋罢不知人世换:棋类游戏

发布时间:2024-08-09浏览:46

中国古代的棋类游戏

中国的棋类游戏源远流长、种类繁多,下棋既是休闲、交友的极佳选择,又能启迪思维与智慧,同时也能把人带入超拔的境界,体味经世济国之理、人生进退之道,所以棋类游戏向来被中国人所喜爱,下至平民百姓,上至帝王将相,都热衷于此。

许多帝王精于棋艺,如宋太祖赵匡胤,据传“落魄时,曾游华山,与希夷老人(引者按:即陈抟)对弈象棋,太祖负于陈。遂于即帝位时,罢免华山附近黎庶之征徭,以示不食前言”(清吕留良《象棋话》引《华阴县志》)。

其他官员、文人、僧人、道士,以及平民百姓,精通对弈者也不少,以致出现了一些专门陪富家子弟下棋娱乐的“闲人”,这些人“知书、写字、抚琴、下棋及善音乐"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文人更是喜欢对弈,宋人赵师秀《约客》曰:“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看来下棋是文人很重要的娱乐方式。

传统的棋类游戏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包括围棋、象棋、弹棋在内的凭智力的棋艺,一是以六博、双陆为代表的伏机运的博戏。前者在于它的锻炼思维、陶冶情性的教育性,而后者则显示的是其贪求物欲、幸胜牟利的功利性。”(崔乐泉《体育史话》)


围棋

围棋据说起源很早,人们把围棋的发明权安放在尧身上,“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

也有人说是舜发明的,“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晋张华《博物志》)

这种假托或不可信,但至少表明围棋起源之久远,也表明围棋有极好的教育功能。

“丹朱”“商均”均为“不肖子”,尧、舜以围棋教之,看来这是当时最好的教育手段了。但似乎教育的效果不大好,因为尧、舜的王位没有被儿子继承,而是分别禅让给了舜和禹。

问题可能还是在于这两个儿子过于“愚”,错不在围棋。

古人对游戏大多持否定的态度,游手好闲、玩物丧志、不务正业等词都是用来形容沉迷于游戏之人的。

先秦时对围棋就有不少批评。

孟子说“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孟子·离娄下》)是不孝之举。当然,“博”和“弈”还是不同的,博是六博,偏于赌博,确乎不该提倡,但博、弈经常合用,连带着对于围棋的评价似乎也不那么好了。

孔子也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论语·阳货》)此话似褒实贬,有点在最坏之中找比较不坏的意思。

下棋有取舍、输贏,所以对弈能看出一个人的格局与修养,也能看出一个人的专注程度。《孟子·告子》就提到: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这段话说的是两个人跟着弈秋学习棋艺,一人专注,一人学习时还想着去射大雁,所以后者不如前者学得好,这不是智力问题,而是专注度不够。

对弈如对战,“三尺之局兮,为战斗场;陈聚士卒兮,两敌相当。”(汉马融《围棋赋》)中国人常把围棋与战争联系起来,从对弈中体悟用兵作战之道,这也是围棋给人们的教益之一。


象棋

象棋在古代又称为象戏,起源甚早。有关象棋起源的说法也有很多,据其“楚河汉界"的格局,至少可说是在汉代定型的。

象棋较之围棋,更加形象,雅俗共赏,普及性更广。象棋的原理与兵法有关,两军对垒,斗智斗勇,既充满乐趣,又紧张刺激。


其他棋类活动

除了围棋、象棋外,还有双陆、六博、弹棋等棋类游戏。六博是以掷采行棋,吃子决胜,因为博筹一般为六根,所以称为六博。有人认为象棋即是从六博演变而来的。六博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十分流行,《史记·苏秦列传》中描写临淄的那段著名文字中,就说当地流行“斗鸡走狗,六博蹋鞠”。

六博是极好的娱乐游戏,掷采取决于偶然,心情也会随着局面而高低起伏,充满刺激。李白大概是很喜欢六博游戏的,这与其放旷不羁的性格有关:“有时六博快壮心,绕床三匝呼一掷" (《猛虎行》),“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晖”(《梁园吟》),“六博争雄好彩来,金盘一掷万人开”(《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之一) 。

六博后来常作为赌博的种类,参与者也多富家子弟。六博和赌的结合,慢慢形成了“赌博”这一名词。六博也经常被官方所禁止:“民间恶习,无过于博戏。”(《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九百三十九)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