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完之后,有读者留言问,你为什么反对互助?
“地”这个字很有意思,上面有个“对”,下面有个“心”,大概就是“说心里话”的意思吧?
但论及是非对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所以当他们“打起来”时,一般都不太友好。
可能大家误解了昨天文章的基调,但我个人对互助并没有什么偏见,也不会太关注。
毕竟保险行业已经进化了这么多年,而互助保险还处于石器时代。
大概是在15世纪。
深夜,海浪冲击着岩石,像沉睡的野兽一样发出咆哮声。
出发前,水手们聚集在海边,每个人都往箱子里放了一些钱。
出海的结果并不确定。“如果我们的兄弟们有谁回不来,就把钱寄到他家里去。”船长说。
另一说法认为,人寿保险起源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教会,该宗教团体的会员需缴纳固定的会费,去世后其遗属可获一笔丧葬费,后来大病也被纳入救助范围。
当一群人共担风险的时候,这绝对是互助。
几十个世纪过去了,保险业已经发展出了成熟的体系,从风险识别到承保,从直接保险到再保险,从风险保障到投资,每个岗位都需要高度专业的人才。
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显而易见,简单的“省钱、分钱”游戏,能发展成完整的体系,除了市场需求本身足够广阔外,核心还是两个字:
金融。
金融的本质是什么?
有人说是收入,有人说是利息,有人说是“时间价值”——这些听起来都很花哨,但却都不正确。
金融的本质是信任。
钱只是一张纸,凭什么能买粮、油、盐、柴呢?有了互联网,连一张纸都不需要了。
从以物易物开始,人类开始一步步构建我们共同的信任体系,金融开始兴起,成为解决商业信任问题的核心手段。
如果以物易物都是这样,那你的生命和财产怎么办?
信任的基础是公平。
是否需要辨识每个人的风险状况?因此需要承保和理赔。
是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精准衡量为风险目标呢?因此需要精算。
以上这些都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撑,要想完成一个良好的循环,投入必不可少。
简单来说,这也是保险能发展成一个产业的原因。这些小环节里充满了信任,而信任的维持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自律。我们有严格的制度和规则来规范自己。
第二,外部约束,即接受监督和调节。
保险作为金融业的重要支柱,兼具这两点。
而互助就没那么友好了。
这也是我昨天文章中“批评”的重点:产品调整频繁、频频,且没有监管。
作为观察,我从 2016 年年中开始加入一些互助计划。不到两年的时间,其中一些计划已经多次变更。翻看说明,文字也明确指出:
“本平台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改本计划规则,本规则现已修订,修订版本将完全取代之前版本。”
“本平台不对每个互助会的互助资金总额做任何承诺。”
“若本计划参与人数过多,平台有权根据管理需要,将本计划下的互助成员拆分为若干个互助小组。”
字里行间透着一种“不规范”和“没有保障”的感觉。
另外,有人说互助会是一个非盈利的NGO。
请问,某互助会公司刚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估值3亿——投资人是傻子吗?
因为都是商业组织,所以应该以商业组织的角度去衡量。
事实上,我们可以推断,随着架构各环节的不断规范、细节的不断完善,互助的最终形态必然是保险公司;而由于人口的同质性和集聚效应,极有可能是相互保险的形式。
现在,我们有互助保险公司和很多保险公司。
回到正题,我为什么要反对互助?
不,实际上这不是批评。
每一个交过互助费或者买过保险的人,都在做一件事:转移风险。单纯从风险的角度看,转移的程度不同,选择也就不同。
我们不能否认互助的意义,毕竟很多人得到了帮助。互助报酬低、费用低、不正规、不受监管。选择互助实际上转移了部分风险,也带来了新的风险,风险转移程度较低。
选择保险可以转移所有风险,风险转移程度较高。
每次你花钱,你都在投票选出你想要的世界。
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排版:黄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