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是最大的校园毒品,每年被学校开除的学生90%都是因为游戏被开除,他们100%不值得同情。”在日前的中国计量大学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上,校长徐江荣的发言引发网友热议,迅速成为热议话题。
(图片来源:新华社,作者翟桂熙)
很多人都很疑惑,都2022年了,网游还这么招人恨吗?
确实,徐校长的言辞有些严厉,“校园吸毒”这个说法显然不够严谨,“100%不值得同情”又显得太过绝对。但徐校长显然不想说得那么严谨、那么全面。他如此心疼网游,所见所闻必定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脑海里。“被学校开除的学生,90%都是因为游戏。”这个判断绝非校长随口说出来的,必须有它的事实依据。
如果我们结合当时校长讲话的背景——他在讲话中提到,很多人认为“考上大学就容易了”,这是对大学学习的严重误判。大学学习是自主探索、独立思考,与“网络约束”相矛盾。大学学习需要纠正以寻求标准答案为目的的应试学习方式,形成每个人获取知识的模式、知识运用的经验、知识创新的方法。所以,在开学之际,校长就给新生敲响警钟,让大家意识到沉迷游戏的危害。话虽感人,却令人感动。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应该明白一校校长的赤诚之心。
(图片来源:新华社,作者程硕)
未成年人更容易沉迷网络是常识,但刚刚成年的大学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自控能力差异很大,如果没有把学业放在正轨上,又未能培养其他现实兴趣,部分学生可能在“突然放松”后陷入虚拟世界而无法自拔。
相比其他娱乐形式,网络游戏就是为了让人玩到停不下来,越是成功的游戏,越容易让人上瘾。为此,国家近几年纷纷出台政策帮助未成年人“防沉迷”。大部分大学生已经告别了未成年人,不需要再受这样的束缚。再加上校园环境相对宽松,一些学生难免沉迷其中,甚至因玩游戏而导致考试不及格。危害十分严重,难道不值得全社会关注吗?
应该说,网络游戏行业近几年发展迅速,2021年年初,人社部官网发布了13项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首次发布了电子竞技运动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电子竞技作为一项体育活动风靡一时,2018年首次进入雅加达亚运会,中国队夺得2金1银,为国争光。
但无论是专业标准的出台,还是电竞进入主流,都不是为了鼓励所有人特别是未成年人玩游戏,而是为了对竞技和玩游戏给出更好的定义。
本质上,网络游戏是模拟类、角色扮演类游戏,追求的是情怀;而电子竞技则强调对抗、竞技,具备体育竞技可量化、可重复、可精准对比的特点,对选手的天赋、体能、身体反应等要求较高,需要专业化、高强度的训练,其残酷性和淘汰率甚至大于其他传统体育项目。游戏和电竞,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对于普通人来说,电竞并不是沉迷游戏的借口。
事实上,网络游戏不仅容易让人上瘾,还可能引发疾病。2019年9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干扰日常生活的网络或电视游戏成瘾认定为一种新的精神疾病,并将其作为依赖症的一种类型纳入最新版国际疾病分类。
世界卫生组织精神卫生和药物滥用部门负责人萨克塞纳表示,沉迷于游戏的人会失去对游戏的控制,忽视睡眠、饮食、工作等其他重要活动,从而对身体造成伤害。科学研究表明,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会改变大脑的结构。
(图片来源:新华社)
沉迷并非网络游戏的“原罪”,但对于未成年玩家而言,游戏厂商应探索、明确电子游戏的界限,保护未成年玩家的身心健康,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将游戏对未成年人的危害降到最低。
关于网络游戏,很多人可能有个误区,认为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是因为游戏太好玩,或者是孩子自控力差。但其实,大多数情况下,一些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是因为内心感到难过、孤独、烦躁,所以选择在虚拟世界里逃避。为此,家长应该给孩子更多的爱与陪伴,从丰富孩子的现实体验入手,用另一种兴趣来替代游戏,或许比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式禁令更有效。
对于大学生来说也是如此,社会需要监管,家长需要陪伴,学校需要引导。只有了解了大学生选择逃避的原因,才能找到将他们从虚拟世界中拉回来的方法。
稍加帮助就能成佛,稍加推动就能成魔。别让游戏毁了大学生的学业。希望以后不会再出现“90%学生因为游戏被学校开除”这样让人眼花缭乱的热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