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死去的我们,比那些将要活下去的人做得更好。克里特岛并不需要居民,她只需要像我们这样的疯子。疯狂者,会令克里特不朽。
——尼可斯·卡赞扎基斯
相信很多去过爱琴海的人都会被那里迷人的风景吸引,我也不例外。我曾在圣托里尼岛上见识过落日余晖下的寂静海面,它有如古典时代的油画全景浸入式地呈现于我的眼前,那一刻时空仿佛都凝滞了。不过令我印象更深刻的是,在这个浪漫圣地的南端游历时,我发现了大量的黑色火成岩,其数量之丰富,甚至形成了独特的黑沙滩。
可能没有太多人知道,这道如今的盛世美景却曾经是人类的末日劫难。在3 600多年前,圣托里尼岛附近发生过一次剧烈的火山爆发,间接毁灭了一个极其古老的文明,又继而诞生出了一个新的文明。
这两个文明都和圣托里尼岛所属的基克拉泽斯群岛有着联系,属于比腓尼基还要纯粹的海洋文明,只是今天的我们对它们知之甚少,甚至曾经以为它们只是存在于神话中的虚构文明。因为这两个文明继承关系明显,又都位于爱琴海上,所以如今历史学家将其称为爱琴文明。和之前的那些文明略有不同的是,爱琴公司的体量很小,是地中海世界中不折不扣的小微企业。
如果我们把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为中心的诸多文明称为第一区域文明公司,把沿着尼罗河的古埃及文明称为第二区域文明公司,那么地中海上的爱琴文明便属于和它们都不尽相同的第三区域文明公司。只是爱琴这家小公司无论从规模还是延续性上都无法和其他两类相比,换句话说,其留下的遗物和历史记录实在少得可怜。但是,没有爱琴文明,就不会有后来辉煌的希腊文明。
希腊文明中最著名的史诗作家荷马在《奥德赛》中讲述过这么一个故事。
在一座叫作克里特岛的小岛上,住着一个恐怖而凶残的怪物米诺陶诺斯,它长着牛头人身,怪力逆天,平素以人肉为食。
为了困住这个祸害,一位叫作代达罗斯的天才设计师特意打造了一座充满混乱与复杂的迷宫,将其置于迷宫中央,无法出来。除此之外,雅典人每年也会进贡7名童男童女给这个怪物,以求安稳。后来,一位雅典王子忒修斯觉得这样做对小孩太残忍了,决定除掉怪物,于是只身进入迷宫,成功杀死了米诺陶诺斯……
这个最古老的勇士斗怪物式的老派故事还有丰富的细节,比如飞向太阳的翅膀、忘了换下的黑帆、智能导航的线团等,但是,这一离奇的故事依然反映了一些真实的历史:那个牛头人米诺陶诺斯的父亲,正是克里特岛的国王米诺斯,而米诺斯正是爱琴文明前半段的名称,这个文明的核心区域就在克里特岛上。
荷马写下的这些故事会不会并非完全“开脑洞”,而是参照了某些真实历史背景呢?
千百年来,人们都认为所谓的米诺斯文明只是《荷马史诗》中传说的英雄年代,就像我们的三皇五帝时期一样遥不可及。谁也不会想到,厚重的历史就一直悄无声息地沉睡在那里,等待着发掘它的人降临。
接下来,信心“爆棚”的他又来到了克里特岛。在仔细检查了这里每一块可疑的陶片和石块之后,谢里曼如同老道的寻龙点穴高手一般,果断把目标锁定在了岛上一个叫作克诺索斯的地方,试图在这里发掘出传说中的米诺斯王宫。只可惜当地人收取开掘费用时漫天要价,逼得谢里曼知难而退,至死也未能遂愿。于是,这处神奇的遗址只能等待下一个奇迹的出现。所幸,这一次并没有等多久……
19世纪末,一名克里特岛当地的居民发现了大量奇怪的器物,这吸引了一位英国考古学家阿瑟·埃文斯的注意。此人与我一样,也是个历史控,而且很喜欢到实地考察。埃文斯来到了克里特岛上,并且发现当地的小商贩售卖一种女性专用的护身符。令他感到好奇的是,这些石质的护身符之上刻着一种非常神秘的文字,这种线条样式的文字和他此前见过的任何一种文字都不同。这些小玩意儿显然属于非常古老的民族,或许……就是传说中的米诺斯人?
种种迹象表明,谢里曼当年的猜测是正确的,埃文斯也选择跟随其脚步。他雇用了150名当地工人,决定在克诺索斯进行一次深度挖掘。9个月之后,世界又一次被震惊了,这里居然埋藏着一座史前的巨型王宫,复杂的结构和大量的宫墙显示,这里就是传说中的米诺斯王宫,就连《荷马史诗》中的那个迷宫也真的存在……
其实早在此之前的100多年里,许多考古学家已经在整个希腊大陆,包括地中海的安提帕罗斯岛、伊奥斯岛、阿莫尔戈斯岛、锡罗斯岛等岛屿上,发现了大量某种古老文明的遗迹。而埃文斯的发现只是把这些遗迹的源头给找到了,也证实了米诺斯文明公司的存在。
米诺斯文明竟然真的存在?这就像我们从小说里看到的一家传奇公司竟然在现实里被人扒出了真身一样……
是的,米诺斯就是爱琴文明的前半段。不过关于米诺斯人到底属于哪个民族,至今仍没有定论。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这些人聚集在克里特岛上,并逐渐形成了一个以海洋为生的聚集体。从米诺斯人自己的绘画和雕像作品来看,他们的外貌特征很明显:身材非常矮小,四肢包括腰部都很纤细,肤色偏浅,头发、胡须包括瞳色都是黑色的。正是这些特征令一些学者认为,米诺斯人和拉丁人或许存在着某种血缘关系。
米诺斯人无论男女都偏好穿长裙,且上半身喜欢裸露在外,显示出一种原始的豪放,女性更是会用一种珍珠串起的头饰来装饰自己卷曲的黑发。用今天的审美来看,米诺斯人的装扮是相当前卫的,他们比后来的希腊人开放得多。
在埃文斯的发掘地点,曾经出土过一个造型奇特的女性泥偶,她拥有着尺寸极度夸张的乳房。事实证明,这样赤裸裸的女性崇拜,正是因为米诺斯文明类似于母系社会的传统,甚至连米诺斯的主神也是罕见的女性。在这家公司里,女性员工的地位不像苏美尔或埃及那么低,只能成为男性员工的附庸,而是真正做到了“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你可以看到女性员工和她们的男同事一样,在地里耕作劳动,在屋檐下编织布匹、生产陶器。
米诺斯公司的产品除了陶器外,还有青铜器。有资料显示,米诺斯人在大约公元前1200年之前发现了塞浦路斯岛上所产出的铜矿,并把铜和锡结合起来,炼制出了青铜,从此告别了石器时代。不过,究竟米诺斯人是自己独立开发出了青铜冶炼术,还是从别的文明那里借鉴得来的,也已无从考证。
和许多早期文明一样,米诺斯生产的陶器和青铜器也有着自家的产品标识,那就是镶嵌了大量的宝石,浮雕造型逼真,充满了想象力,并且有着线条繁复、精细至极的外表。可以想象,代达罗斯正是这群能工巧匠中的佼佼者,他创造出了流传数千年的复杂迷宫。
下班之后,米诺斯员工的业余生活也是相当丰富的。在克诺索斯的遗址中,埃文斯发现了多达十数排的石制座位,这表明这里曾经是一个规模可观的剧院。这比雅典卫城下面那个著名的酒神剧院还要早了1 500年之久,而希腊人很有可能正是继承了爱琴人爱看剧的习惯,也有样学样儿地在各地建起了剧院。
除了看戏外,米诺斯还有一项非常刺激的竞技活动,那就是斗牛。在遥远的卡帕多奇亚地区出土的米诺斯文物,就显示了米诺斯人曾有斗牛的风俗,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单纯的野蛮。米诺斯人大约是在公元前3000年前将牛作为农业资源引入岛上的,牛对他们而言是一种神圣的图腾,文物中有许多关于牛角和牛首的雕塑。而牛头人米诺陶诺斯的形象多多少少也和这种牛图腾崇拜有关。
因为留存的史料实在太少,所以我们虽然简单介绍了米诺斯这家公司的员工生活、企业产品,但无法替它构建出一个如同其他文明公司那样的形象,描绘出一整套代代领袖从创业发家到打拼江山,再到企业败落的兴衰史。所幸在现有考古资料的支持下,我们依然可以根据各种线索来判断这家公司的大致发展方向。
仔细观察克里特岛的地形,就会发现它是由数座山脉组成的大型岛屿,山脉之间曾经被茂密的森林覆盖(虽然如今它们很多已经消失不见)。整座克里特岛面积为8 300平方千米,有接近7个崇明岛那么大,这样大的面积让各支部落各立山头有了可能。这些部落的首领很可能都是被视为神明代言人的高级祭司。
在散落于岛屿各处的小部落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它们就开始相互兼并。北部的克诺索斯部落成了最终的赢家,统一了全岛,并在本部兴建了国都。
由于疆域面积大且人口有限,克诺索斯王朝的统治是非常集权化的。大老板及其所属的血亲家族成为这家企业绝对的管理层,并且躲在深宫之中,从不外出。所有员工的工作、生活、缴纳税款等事务全部交由一支收税官员团队负责。为了防止不法之徒或闲杂人等闯到身边,米诺斯老板特意修建了一座复杂如迷宫般的宫殿。
其实,在人类的早期文明中,的确存在这种王室深居宫中从不见人的现象。西非的约鲁巴文明也有类似的现象,其国王居住在一座戒备森严的宫殿里,从未有任何国民能够一窥真容。这种隔绝是为了保持王室的威严感,以此来区分君王和平民的身份,甚至赋予君王以神性,变相地保证其统治的合法性。这就像很多现代大型公司的总裁也会刻意和普通员工保持距离,以此来树立自己的权威一样。
《荷马史诗》中那个置身于迷宫深处的怪物米诺陶诺斯,正是这种“王不见人”现象的真实写照。
和苏美尔公司以及古埃及公司一样,爱琴公司也留下了自己特殊的文化产品:线形文字。
在对希腊的考古过程中,人们发现在克里特岛出土的泥板上存在一些线条形状的神秘文字,并且这种文字还存在两个相似却又独立存在的版本。因为完全无法辨识这些文字究竟属于哪个文明,考古学家出于谨慎,将其分别命名为线形文字A和线形文字B。
从这对文字兄弟重见天日开始,就有无数专家学者试图对其进行破译,另有很多毫无专业背景的业余爱好者也在尝试破译。在那个年代,谁能够破译古代文明的文字,都是莫大的荣誉,比如著名的埃及罗塞塔石碑,甚至引发了两位天才托马斯·杨和商博良的破译竞争。
罗塞塔石碑之所以可以很快被破译,是因为它上面的古埃及文字虽然已经消失了,但至今还存在衍生的语言可以与之对应。这就好比甲骨文虽然消失了,但我们现在的汉字还是可以和它一一对应一样,这就为破译提供了便利。
可是线形文字就不一样了,爱琴文明本身就存在太多谜团,又没有留下任何衍生语言,我们根本不知道用哪种现存语言可以和它对上号。因此,对于线形文字的破译,简直可以称为“无中生有”式的。
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破译线形文字就像破译一门“外星语”那样困难。因为人类的发声生理构造是相似的,所以语言也都是有着共同特征的。比如,人类语言的元音一般都是5个,辅音都是20多个。如果一种语言的文字符号有30个左右,就表明这是一种字母文字,如英语。如果文字符号更多一些,有50~80个,并且可以按照表格来进行排列组合,那么就表明这是一种音节文字,如日文,假名就是按照音节的五十音图排列的,类似的还有江永女书。如果文字符号多达成百上千甚至上万个的话,就像中文一样,是一种语素文字。
因此,破译者首先根据这样的规律,对线形文字进行了大量的比对和归类,他们发现线形文字B有很多重复的部分,其中重复最多的5个线形符号就是这种语言的元音,而其他一些重复多的符号则构成了辅音。这些元音和辅音加起来有50多个,据此可以确定一件很重要的事:线形文字B是一种音节文字。这样一来,就可以按照音节文字的模式构建出一张表格,只是表格中的每个符号所代表的音节具体如何发音,并不能破解。
就在这个时候,一位英国建筑师迈克尔·文特里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线形文字B中有三个词只在克里特岛出土的泥板上出现过,在别的地方都没有见过,因此他推测这三个词肯定属于克里特岛上的三个地名。根据这“开脑洞”式的推测,就相当于有了参照物,文特里斯搜集了古代克里特岛上重要城市的名字进行反复比对,终于剥茧抽丝般将这三个词的发音推测了出来。
在这三个词的发音破译后,其中包含的音节也就破译了,再根据这些已知的音节进行反推,通过大量的研究和更多大胆的推测,文特里斯终于破译出了线形文字B,它很接近古代的希腊语。对于这次破译,只能说是天才和灵感的结合。
线形文字B破译了,那么线形文字A呢?虽然这两种文字共用很多符号,但是直接套用线形文字B的发音,依然无法得知线形文字A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语言,它和任何一种已知语言都不相同。学术界认为线形文字B是迈锡尼时代的爱琴人在线形文字A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改造和创新,而后者才是真正属于米诺斯的语言。
线形文字A或者说米诺斯语至今仍然是考古学中的圣杯之一,如果能够对其进行破译,那么我们就能知道米诺斯人究竟属于哪个民族了。
如果我们能够遇到一个米诺斯人,他肯定会觉得自己的生活还不错。的确,米诺斯员工的教育实施得还不错,工作负担不重,待遇也还行,更重要的是,业余娱乐活动还挺多的。的确,米诺斯公司的体量很小,管理起来也相对容易,很多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下的早期文明都是如此,甚至在20世纪初的太平洋上还有许多与世隔绝却自得其乐的小岛国。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能反映米诺斯公司的这份安逸,它是上古时期极其罕见的不建立城墙的文明。想想苏美尔人、巴比伦人、亚述人……他们立国后的第一件要事,就是建立起厚实的城墙,把宫殿、神庙和国民保护起来。可是克诺索斯的遗迹上并没有城墙。这其实也是有原因的,据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记载,作为一个早期海洋文明,米诺斯的海军是很强大的,只需要通过舰船保卫周边海域,就可确保本土的安全。日不落时代的英国、如今的美国,都有着和这个古老文明异曲同工的海权策略。
可是,没有城墙也就罢了,米诺斯的遗迹上居然很少有武器出土。这说明这家公司安逸到连安保部门都不需要了……事实上,当时的确很少有什么势力可以威胁到米诺斯,可惜,这家小公司的岁月静好并没有维持多久……
正如开篇所说,公元前1642年左右,圣托里尼岛附近发生了剧烈的火山爆发,这是人类史上破坏性最强的火山爆发之一,它直接摧毁了米诺斯人的殖民地锡拉岛。强烈的喷发引起的火山灰柱高达3万多米,直冲平流层遮天蔽日,大量岩浆流入爱琴海产生了爆炸,并引发了上百米高的大海啸。
这些海啸不仅严重破坏了克里特岛上的农田和民居,重创了沿海城市,而且将停泊在岛北岸的海军舰队完全摧毁。直至今日,克里特岛上还有大量光秃秃的地表,这都是曾经被熔岩摧残的痕迹。对米诺斯文明而言,所有这一切不啻降临其身上的灭顶之灾。
虽然顽强的米诺斯人并未被灾祸彻底摧毁,但是他们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了。就在此时,整个爱琴海范围内已经崛起了数个小文明,其中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的一家就乘虚而入入侵了克里特岛,从此米诺斯人便消失得好像从未存在过一样。
这家继承了米诺斯文明而慢慢成长的公司,叫作迈锡尼,它就是组成爱琴文明的后半段。
严格意义上的“迈锡尼”,指的是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部阿尔戈斯平原上的一座城市。荷马的另一部史诗《伊利亚特》中就记载了公元前12世纪迈锡尼城主阿伽门农亲自领军攻打爱琴海对岸小亚细亚的特洛伊,著名的木马计就发生在这场战役中。虽然阿伽门农成功得手,但是迈锡尼的实力也大大损耗,最终他本人还在返程中命丧歹人之手。
和米诺斯文明一样,千百年来人们同样认为迈锡尼文明也是个传说,但也有几个不信邪的,比如前文提到的德国考古学家海因里希·谢里曼。19世纪70年代被逐出奥斯曼帝国后,谢里曼就带着一支团队来到了希腊大陆,经过长时间的发掘,好运又一次降临在他头上(上一次是在特洛伊):他在当地一座山的山腰处发现了一段非常古老的城墙,其中一个城门的顶部有两只浮雕狮子倚立着柱子的形象,这就是如今赫赫有名的迈锡尼“狮子门”。
随着狮子门的发现,一座小型城市的遗迹也呼之欲出,这里有宫殿、民居、商铺,还有连接它们的道路。就在这座城市遗迹里,谢里曼还挖出了一具戴着纯金面具的干尸,他认为这就是神话里的英雄阿伽门农本人。不过后来的研究表明,这具干尸所属的竖井墓穴的年代比阿伽门农的时代更加久远。
就这样,迈锡尼终于露出真容,同样属于爱琴文明的它,比米诺斯晚了近2 000年。如果不是后者遭遇了天灾横祸,很难说迈锡尼公司会不会变成爱琴海上的霸主。和米诺斯当年的一家独大相比,到迈锡尼城邦建立时,整个伯罗奔尼撒半岛上已经远不止它一家了,后起之秀梯林斯、皮洛斯、底比斯等小城邦也同样成为当时割据一方的势力。只不过因为迈锡尼名气最大,所以学术界便把这些小公司的集合总称为迈锡尼文明。
和米诺斯文明一样,迈锡尼文明留下的历史记录同样稀少,不过好在其所使用的线形文字B被破解了,提供了一些线索。并且迈锡尼和古埃及之间联系频繁,在非洲留下了一些记录可供参考。毕竟考古学家不能完全从荷马的故事里找线索,只能通过那些留存至今的遗迹找寻当年这家公司运营的痕迹。
相对于米诺斯人的不设防,迈锡尼人就谨慎多了,他们的城市全部被厚重的围墙包裹,这些城墙的生产方式都很简单古朴,用大石块堆起来就完事了,并没有使用黏合剂之类的进行加固。值得强调的是,城墙内侧地势往往都比外侧高,这也可能是后来各种卫城的雏形。迈锡尼城的城墙内除了常备的哨所、箭塔外,还设有暗道,有点古代中国瓮城的意思。
为何前后这两家公司对于安防的投资如此不同呢?这是个令人好奇的问题。其实原因很简单,米诺斯人在他们的年代牢牢控制着海权,而迈锡尼人则做不到这一点,为了应对猖獗的海盗,他们必须修建起城墙进行自我保护。
除了城墙,迈锡尼公司还存有大量青铜制的武器和盔甲装备,其中包括世间独一套的登德拉盔甲。这套全身甲拥有造型独特的三段式头盔,身甲则由15块独立青铜板组成,通过皮革制的绳索固定在一起,可以将穿着者从脖子包裹到膝盖,它可能是某个高级将领的专用盔甲。而大量出土的青铜武器包括剑、长矛、匕首等,暗示着迈锡尼人不但注重防御,而且很有侵略性,他们经常会主动出击,入侵爱琴海上的那些岛国,甚至远征小亚细亚,比如阿伽门农发动的特洛伊战争。
从不同地点发掘出的迈锡尼遗址来看,这些城市的功能划分非常明晰,周边是大量的农田,城里有联排式的民居,有些依傍着城墙建立,有些围绕着中心广场呈放射性分布,民居群落之间都有便捷的道路连通。各个城市内的公共设施也很齐全,比如有公用水井、下水道、蓄水池等。这些细致的划分充分证明了一点:迈锡尼的城市拥有成熟的管理体系,权力和阶层的特征在这个文明中并不比那些亚洲文明逊色。
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城市都有着很发达的手工业,比如迈锡尼城的城墙边就有一排工坊,专门生产造型别致的金银工艺品。看得出在产品生产方面,迈锡尼公司继承了米诺斯公司的企业基因,很重视精细产品和奢侈品,雕刻宝石、贵金属首饰、早期地中海风格的花瓶和玻璃饰品等产品都远销海外,在安纳托利亚、黎凡特、西西里岛、塞浦路斯甚至远至西班牙,都发现过迈锡尼公司的昂贵产品。
除了那些奢侈品外,迈锡尼出产的葡萄酒和橄榄油也非常有名,这些也成了后来希腊公司的看家产品。爱琴海一带的气候格外适合葡萄和橄榄的生长,它们是这里为数稀少的几样特产。
不论贵重的奢侈品还是小众的葡萄酒和橄榄油,都算不上大宗贸易,很难真正支撑起企业的规模。相比腓尼基更注重于抱紧大客户的大腿,以巨额订单来完成送货交付任务,小微企业起步的迈锡尼还处于自力更生阶段,它必须靠着一艘艘商船队在地中海四处发掘新客户,以此寻求市场的拓展。
很多创业公司都是这样,因为行业内已经有了通吃一切的巨头,所以只能在其阴影笼罩下求生存。此时想要有所突破,就必须耐心等待大环境的变化,并且不放弃任何拓展市场的可能,有时可能前面数年都在不断烧钱和原地踏步,但是一旦出现业内的变革,被你抓住了,事情就会立刻不一样。
只可惜迈锡尼人没能等到击败腓尼基人的那一天,这个任务还要交给他们后续的文明希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或许是因为迈锡尼公司的体量一直都很小;或许是因为迈锡尼存在的时间不够长,没有熬到功成名就的那一天;也可能是因为迈锡尼和希腊在顶层体制上就有着巨大的差异。
迈锡尼每个城邦的管理都是集权式的,其最高首领称为瓦纳克斯,在瓦纳克斯之下有一整套严密的官僚体系,这些官员负责城邦的基础建设、农业生产、手工业制造、赋税和教育等,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历史研究认为,迈锡尼施行的是类似于东方文明的那种宫廷式集权统治,将统治者和民众分割开。正如米诺斯文明一样,迈锡尼的统治者也深居在戒备森严的宫殿里,只是以发达的官僚体系作为媒介来管理民众。而希腊是全体公民式的权力结构,关于他们,后文中会详述。
由散列于爱琴海的各个岛屿组成的迈锡尼联盟,从未有过一个真正的核心城邦,换言之,没有任何统领这个联盟的领袖。腓尼基联盟虽然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但是前期的比布鲁斯和后期的推罗都有过那种一家独大引领联盟的趋势,可是至少目前的研究并未发现这种趋势在迈锡尼身上发生过。
而这又是由迈锡尼联盟的地理位置决定的,迈锡尼联盟的各家分公司不是独立的岛屿,相互之间隔着海洋,就是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众多的山脉之间,破碎的地势决定了它们的联系不可能非常紧密。反观腓尼基联盟的各家分公司,全部密集地分布在地中海东岸一块狭长区域里,相互之间的联系比迈锡尼紧密多了。
所以,如果说腓尼基是一个由一群坐标接近的公司组成的联盟,这些公司一边相互竞争,一边相互学习成长,用海外殖民的形式扩张自己的地盘,那么迈锡尼就像是一个由松散的加盟店组成的联盟,这些加盟店除了文化、习俗和语言相似,彼此之间联系并不密切。用现实中的例子来做个不恰当的类比,前者就像莆田的鞋业公司,而后者就像全国遍地都是的沙县小吃。
假如迈锡尼真的熬到了做大的那一天,或许它也可以成为一方海洋文明霸主,至少可以和腓尼基一样在顶级公司的庇护和管制下生存。遗憾的是,迈锡尼没有熬到那一天,就遇到了青铜时代末期的文明大崩溃……黑暗时代的来临,给了那些松散的文明当头一击。从巴尔干半岛北方而来的海上民族纷纷入侵爱琴海,这群异族身材高大而强壮,他们野蛮而勇悍的作战方式是迈锡尼人从未遇到过的。
为了对抗海上民族特别是其中最勇猛善战的多利安人,迈锡尼人做出了很大的改变。他们的最高领袖瓦纳克斯也走出了深宫,和居民共同抵御敌人的入侵。这意味着整个迈锡尼的权力体系开始出现了变化,领导层开始主动听取民意,平等原则逐渐在迈锡尼文明中形成了雏形。
但多利安人实在是太凶猛了,迈锡尼人的抵抗显得无力,他们不断败退,考古发现的大量宫殿正是在此时被大火摧毁的。人口的锐减很快让原本的文明结构无法维持,只能分裂成一些更小型化的文明共同体,它们变得更加独立,小心翼翼地维持着生存的可能。
这些残余的迈锡尼分公司已经再也不复往日的集权管理,战乱下人民普遍缺乏专业的训练和培养,于是连官僚系统也崩溃了。此时他们的首领大都是家族里年老一些的长辈。由于成员间彼此地位接近,他们开始采用集体会议来制定决策,这一点很可能被后来的希腊人借鉴了,改进之后成了他们引以为傲的公民大会投票制度。
当然,发展到最后都没有脱离小微企业范畴的迈锡尼还是灭亡了,研究表明当时的气候异常导致庄稼歉收,市民连最基础的生活都无法维持,又如何对抗敌人的劫掠呢?在黑暗时代过后,海上民族占据了伯罗奔尼撒半岛和整个爱琴海。正是这些曾经的野蛮人,孕育出了灿烂的希腊文明。
用户评论
这款游戏简直让我眼前一亮,它将玩家置身于米诺斯文明的探索中,让人恍如穿越回那个古老的神话世界!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超震撼的画面和精美的艺术风格,完美重现了米诺斯文明的辉煌与神秘!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游戏中的历史细节真是丰富到难以置信,对米诺斯文明的深度解析让我大开眼界。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古希腊文化和历史爱好者来说,《米诺斯文明》绝对是个宝藏级的游戏。每一处遗迹都充满了故事感。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款游戏不仅是一款冒险游戏,更是一段奇妙的历史之旅,让玩家在寻找遗迹的同时也了解了米诺斯的过去。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喜欢游戏的故事背景设置在神秘的克里特岛上,通过解谜探寻米诺斯文明的秘密,太刺激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米诺斯文明》的游戏设计非常聪明,结合寻宝与历史知识的游戏元素让人欲罢不能。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款游戏完美融合了冒险、解谜和历史教育,对文化背景的尊重和细节处理都相当出色。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游戏提供的背景故事引人入胜,我甚至开始研究米诺斯文明的历史资料想了解更多!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米诺斯文明》的音效设计非常棒,每一个动作与环境交互都有恰到好处的声音反馈,增加了沉浸感。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在游戏中发现了许多古老的遗迹和神秘符号,这对我学习古希腊文化有很大的帮助。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款游戏不仅好玩,还很教育人。玩一次就可以更加了解米诺斯文明的伟大之处。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喜欢在游戏过程中学习到的历史知识,感觉就像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历史课。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通过《米诺斯文明》,我不仅探索了游戏世界,还深入研究了古代文明的谜团和传说。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款游戏的寻宝元素设计得非常好玩,每次找到新发现都让人兴奋不已!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在游戏中体验到了丰富的文化氛围,这使得整个游戏过程充满了学习的乐趣。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米诺斯文明》不仅是一款冒险游戏,它还教会了我很多关于古代文明的知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款游戏让我对米诺斯文明的了解更深一步,同时也享受到了解谜和探险的乐趣。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喜欢历史的朋友一定要试试《米诺斯文明》,这里隐藏着无尽的历史秘密等待你来发现。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